导入数据...
走进您立德树人的故事里征文展播 | 而立之年仍少年,执笔从教守初心
时间:2022-03-11 11:53:49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查看:263

教师简介

教师简介

     教师简介:

李晟,男,汉族,1986年4月生,四川德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南开大学哲学院逻辑学专业毕业,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逻辑和真理论。发表“公理化真理论研究新进展”,《哲学动态》2014年第9期;“直觉主义逻辑上的公理化真理论”,《逻辑学研究》2015年第3期;“从塔尔斯基转向看公理化真理论”,《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逻辑》2015年第3期全文转载等论文。

image.png


而立之年仍少年,执笔从教守初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函

      那日,深秋温暖的阳光洋洋地洒在一个略显腼腆的青年教师的身上,或者说是阳光给这个大男孩送了个大大的拥抱。他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打量我们这群在教室因为来了新老师略带喧嚣的孩子。他只是安静地站在讲台上,悠悠地看着窗外,与我们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直到现在,李晟老师这个静谧美好的景象仍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像电影似的放映。我想了很久,很有可能是我从没见过如此有少年书生气的大学老师,抑或是他一开口便段子频出与初见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或是短短的一学期他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使我深深折服。

      “大家好,我是李晟,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院。”没有任何对过往成就的提及,这个看似文静的老师像一个大男孩一样笑着用一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他自己。干净的寸头,黑色的上衣,黑色的长裤,类似低调的打扮陪着我们走过了半期的逻辑课堂。

       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每次上课都来的很早,来了后都会在教室溜达,要么和同学们闲聊,要么询问关于课程的建议和想法。上课时则仿佛像得了德云社真传似的,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化成一个个生动的令人捧腹大笑的段子,让逻辑学的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他是一个温暖细心的人。有时因为一些活动大家不能及时休息,上课都比较疲惫时,他总能及时发现并询问大家怎么了,然后就会暂停讲课,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给我们讲段子、讲道理。待我们清醒一点时又会重新带我们走进逻辑的世界中。他是老师但更像我们的学长。把我们看作是他的朋友,总跟我们讲起自己求学故事和生活感悟,甚至通过讲自己糗事的方式让我们体会生活中应该如何用逻辑学处理问题。

       我一直坚信,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李老师每次去外地回来出车站时,都会很诚恳地跟拉客司机说:“谢谢,我不用乘车。”虽然这个举动很小,但真的很可贵,折射出他的谦卑与善良、仁爱与和善。就个人而言,我发现很多人对于热情拉客的出租车司机都是冷漠甚至厌烦。而他作为高知识分子,并未有一丝清高与优越感,让我觉得他与网红法律达人罗翔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为“川师罗翔”。他们都用幽默诙谐,深入浅出的讲课方式传递知识,生活工作中都保持着温暖与谦卑。

       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之为一个好老师呢?李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他从未吹嘘过自己有多厉害,但常常在校内各种群里和表白墙上看到学生们对他的赞不绝口。他虽然只是陪我们走过短暂的半个学期,但教给我们的远不止课堂上可以量化的知识点。尤为记得最后一次课,开始他讲的比平时略快,说怕课本的内容太多讲不完,但很快知识梳理完毕,他则用剩余时间给我们观看他刚入大学的记录视频。不得不说,李老师抗住了岁月的洗礼,与那时青涩的少年相比,此时的他并没有发福抑或是平添的沧桑,有的只是更加的从容与淡定。李老师说当时的本科院校并不是他心里的所向往之处,周围同学被名校录取也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可大学四年里,他不曾放纵过自己,“大学四年吃饭的时候都在看书。”随后又跟我们分享他身边一些可谓是天才的陨落和一些普通人的逆袭,总结到:“大学四年看着很长,但其实很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希望你们能珍惜大学四年的时间,为着心中最初的梦想,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没有故作的煽情,没有故意的激励,他只是很平静地跟我们分享这些,像一个老友,但时至今日我们仍记忆犹新。

       作为一名思政专业的学生,之前一直在想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呢?现在的学生可能都对那些略显套路的煽情话语和励志宣言形成了抗体吧。在李晟老师身上,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做一个温暖如春风的人,永葆初心,谦逊而低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走上属于他们的征程。

      



编辑:课程思政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