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走进您立德树人的故事里征文展播 | 以纯粹之心,成大师之谓
时间:2022-03-11 14:30:09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查看:539
image.png

教师简介: 冯四文,1985年毕业于仁寿师范英语班,现为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长期担任英美文学和高级英语词汇学的教学工作。他的教学理念是:把博学、激情、幽默贯穿于教学中;心不为形役,以纯净心态治学与育人。他曾任2018年四川省第七届初中英语名师课博会专家评委,2006年央视“希望之星”四川省高中英语决赛评委会主席,也曾受聘为美国和平队中西文化与教学培训专家。   

     冯四文,其人随和,其课风趣,在学生们的眼中他永远可亲、可爱、可敬。他的求学生涯曲折多难,他的教学经历异彩纷呈,他的求索理念纯净似水。他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绳,以博学、激情、幽默为标准,来践行教师的职责,来指引学生的发展。

锲而不舍,“挑战不可能”

      身着蓝色布衣,手拿粗面馒头,急匆匆地穿梭于校园内,这正是冯老师在80年代求学时的生动画像。求学期间,深受《英语世界》杂志的影响,特别是读到王佐良、李赋宁、许国璋大家的精深文论时,他痴迷其中,不能自拔。对他来说,英语世界提供的不单是词汇语法,更像是登上西方文化殿堂的阶梯。以英语为工具遨游在西方思想世界里,深深地着迷于西方文人的情怀,忘记了时间,不管食寝,西方文学的魅力让他如痴如醉。

      他成为一名教师后,便以较为丰厚的英语素养,在一年之内让所在班级中考成绩排上了全县第一。可他并未以现有成绩自居,对英语热爱促使他继续往向前走。于是,冒当时之大不韪,选择辞去教师这一“铁饭碗”,开始勇敢追逐“大学梦”,想要进一步瞻仰西方大师,“挑战不可能”。

      可现实的残酷足以浇灭似火的热情,唯有直面现实,认清自己,以坚持之心、用厚积薄发的一击才有可能得偿所愿。改革开放之初的体制限制、除英语科目外的自学压力、亲朋好友的不支持不理解……这一切都在为不可能蓄力,而与之抵抗的就只有冯老师的“一腔孤勇”以及他从西方文化学习中得到的滋养:“It is always wiser and safer to face up to reality, however painful it may be at the moment……”。历经三次高考后,他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挑战不可能”这场苦役中最终获得了胜利。

春风化雨,有“先生之风”

      冯老曾言,“我之所以热爱西南联大那个家破人亡、民族颠沛流离的时代,就是因为乱世之中有一批铮铮铁骨,挺起了中国文化的脊梁”。而他的学生如今说道,“我之所以热爱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是因为仍然有像冯老一般真诚而纯粹的学者,始终指引着我们坚定地前行”。教书,于他而言,是乐趣,是责任,在讲台上永远激情四射,无论是凛冬还是严夏,总是忘情于教学中,而常汗流浃背。

      每次听完课我都在想:如此可圈可点的传道授业该得有多渊博的知识才行,而要达到这般信手拈来的能力该是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够,一个人是对英语有多喜爱才能做到这样。课堂上随时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充满知识的光芒,同时也不缺乏幽默和风趣。授课时知识和闲聊不以泾渭来分明,而往往是结合得相得益彰,学起知识来不乏味,听到闲聊时也自在。这缩短了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于学生而言,他是良师,更是益友,可以无话不说,无事不谈。

      提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他谈到,“作为一名老师,教英语是在教一种文化,特别是每一种文化的核心以及它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的积极的正能量,用这些来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自己独有的、独立的思想。”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想要立住脚跟,不随波逐流,就要看清生活的本真,不为名利缚,不去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他也以身践行,看淡名利,不求职称,有的只是一种热爱文学的求知心切、一种关爱学生的教师情怀。

身正为范,“心不为形役”

      冯老是教学的专家,西方文化的大师,但却从不标榜自己为“教授”、“专家”、“大师”。他用纯净的心态看待名利,与西方文学思想为伍,做到了“心不为形役”;他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以真才实学为追求,做到了“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他用师德规范要求自身,与赤子之心为伴,做到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

      与大师为伍,“西方文学大家们身上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他们对爱情的独到理解,他们敢于反抗自己的阶级,他们主张平等民主,反对专制暴政……这些都让我如痴如醉”。冯老师谈到这些,心情抑制不住地激动。对雪莱最是喜爱和敬佩,《西风颂》更是伴随冯老师走过了漫漫的人生路,而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体悟也常新常变。雪莱敢于反抗自身的阶级,敢于高举反专制的旗帜,敢于否定神的存在,甚至在大学期间写下了《无神论的必然性》,“这种胆量,这种勇气”,连冯老师都“瞠目结舌”,仰望不已。西方大师这种独立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他的教学观和人生观。

      “他鄙夷那些惺惺作态的谄媚之人,怜惜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有才之人,叹息那些为追求高位放弃自己初心的人,鼓励那些力求上进的年轻人。”这就是冯老师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情怀。他坚持洞察,却也不悲观主义,生活态度乐观。以传承知识为己任,争取尽可能多的参加讲学讲座,“来传递我在语言教学中汲取到的正能量”。为人要坦诚,心胸要宽阔,要恻隐共情,要善良仁爱……都是他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要求。

      对文学纯粹的热爱,伴随着冯四文老师走过艰辛历程。他以深厚的学识、身正的风范诠释了“大师”这一称谓的涵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编辑:课程思政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