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方面
以习总书记“四个自信”、“四有好老师”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框架,整理本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点,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
(2)教学资源方面
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深挖课程内容资源,梳理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学点。二是紧扣时政发展,在教学中补充新时代重要会议精神与教育政策法规,在相应教育内容的教学中解读剖析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三是密切结合教育热点问题,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中补充系列有关师德师风的时事案例。四是构建与基础教育实践场域相衔接的课程思政实践支持系统,积极争取中小学校和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支持。
(3)教学方法方面
采用视频观摩、优秀中小学教师现身课堂互动等做法,唤醒学生的教育情感并发展学生的职业理想;采用教育戏剧、课堂辩论的活动方式,深化学生对师德师风的经验体认并升华其师德情操;采用见习观摩,为学生提供直面教育实践以丰富教育认识和践行师德行为的机会。
(1)立足师德培养,面向一线教师,紧扣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
面向北京市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特点,深入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发掘本课程中蕴含的教师职业理想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2)聚焦社会需要,把握科技前沿,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瞄准世界教育信息科技前沿,聚焦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现实需求和问题,通过扎实理论知识学习和创新实践技能习得,发挥师范院校继续教育优势,培养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不断促进学生将思政学习成果融会贯通应用于教学一线实践。
(3)融入思政要素,学习任务驱动,全面实现继续教育三全育人目标
将理想道德信念、教师职业道德、岗位创新意识等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借助混合式环境下的课程思政研究实践,打造基于慕课平台的“互联网+”混合式学习模式,依托案例教学、项目研讨等具体学习任务,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继续教育三全育人目标。
(1)根据课程特点,挖掘思政重点并融入每一章节
遗传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遗传学现象的发现、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理论的提出等都蕴含这许多思政内涵,认真分析梳理并实时渗透到每一节课,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2)把握学科进展发展前沿,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
遗传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把新进展和发展前沿介绍给学生,同时带领他们研读原始论文,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强调科学研究中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挖掘
在教学过程中成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分析学科的特点,引导他们对章节中思政的内容、体现出的思政特点和育人特性进行总结。
04
(1)挖掘资源,完善内容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深挖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设置每单元思政主题,在课程中围绕思政主题进行拓展和引导,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2)改进方法,还“学”于生
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学习还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单元话题汇报作为产出目标,以教材学习及汇报准备促成目标达成,形成“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及学习流程,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用一体。
(3)思政引领,铸魂育人
将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思政点有机融合,以思政点为引领,以语言产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价值塑造为目标,融盐入水,达到知识学习、语言训练、价值塑造、能力(自主学习、思辨)培养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及路径,不断巩固核心价值观,增强家国情怀,做到铸魂育人。
05
(1)课程思政特色
本科特色主要有三点:①课程思政引领-专业思政支撑的“双向育人”通道(高校培养师范生、未来教师培养学生,思想引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②课程思政贯穿在教学细节中,建设案例资源库(“课堂试讲”“教案撰写”“视频观摩”等方式,并配合“主题结课展览”“师范技能大赛”);③课程思政覆盖教学全域中(教学设计、实施、评价)。
(2)课程思政创新
课程在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过程中积累了有益的教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模式。体现了我国“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传达了国家基础美术课程标准的前沿理论创新,廓清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引导学生思考核心素养美术教学设计与评价。
(3)课程思政方法
本课程发挥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作用,通过对美术知识、美术课程、核心素养等内容的系统性学习,理解美术教育有助于健全人格的育人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主动分享与合作的意识,交流与研究的问题意识,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热爱美术教育职业、热爱生命以及热爱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
(1)在指导思想上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教育思想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路径包括:以典树德,以身立德、以文化德、以情润德、以场育德、自我修德。
(2)在培养目标上
围绕师范生能力标准,强调发展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
①强化目标。通过增强师范生对历史教师职业的自我认知与理解,了解新时代教育变革的发展趋势与要求,有效强化其职业信念与职业认同感,提升其从业历史教育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②深化目标。通过研讨核心概念和流行理论的实质与操作误区,进一步深化师范生对已学教育理论、理念与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深化师范生对如何教授中学历史课程的整体理解,提升其整体把握课程的能力。
③外化目标。通过多种路径和手段,进一步将师范生已建立和掌握的历史学和教育学基本理论与认识外化为自身的实践行为,增强其理论与实践对接、对话的能力,初步掌握其教育教学所需的核心关键技能,形成基本教学行为规范。
④固化目标。通过自我反思、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巩固其在其它课程中所初步掌握的历史教学基本功,学会倾听、表达、沟通、探究等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其应对变革与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
(3)在内容选择上
体现与时俱进,体现党和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最新要求体现最新实践动态,精选内容,取材力求体现时代特色。
从关注传统的教师发展外显行为转变为关注影响教师发展的内在因素;从追求肢解的技能训练到追求对课程的整体把握。
(4)在教学方式上
在方法方式上力求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与多元立体路径与手段,实现“道器相融、情理相融、理实相融、教学相融”。
#05
实施特色
来源:高校教师服务工作室
地址:(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6) © All Right Reserved .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网信处制作维护) 蜀ICP备05026983号 信息管理 |